第三十一条
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立健全劳动预备制度,对城乡未继续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等新生劳动力实行一定期限的职业教育和培训,提高其职业技能。
第三十二条
各级人民政府针对城乡创业者特点和创业不同阶段的需求,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创业培训,鼓励、支持创业者参加创业培训。
第三十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鼓励和支持失业人员和农牧业富余劳动力参加就业技能培训,强化实际操作技能训练,提高培训后的就业率。
第三十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根据民族地区特点,对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劳动者,开展以本民族语言、文字授课为主的职业技能培训和汉语教学,提高就业能力,促进其就业。
第三十五条
企业应当建立职业教育培训制度,按照国家规定提取职工教育经费,并保证百分之六十以上用于一线职工的教育和培训。经费提取和使用情况,应当向本企业职工公布并接受监督。
第三十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建立培训项目管理制度,完善政府购买培训成果机制。
自治区制定承担政府补贴培训任务的培训机构的认定管理办法,合理确定培训补贴方式和补贴标准,并定期向社会公布。
第三十七条
各级审计、财政部门对就业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确保资金专款专用。
第三十八条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应当对本条例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建立举报制度,受理对违反本条例行为的举报,并及时处理。
第三十九条
对违反本条例的行为,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了法律责任的,依照其规定执行。
第四十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或者其他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截留、侵占、挪用就业专项资金的;
(二)违反担保程序和条件提供小额贷款担保的;
(三)与培训机构串通套取政府培训补贴的;
(四)其他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行为。
第四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企业未按照国家规定安排职工教育经费,或者挪用、侵占职工教育经费的,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并依法给予处罚。
第四十二条
本条例自2012年1月1日起施行。